升中壓力 青春期變化 約3成中小學生有自殺傾向

社會

發布時間: 2019/03/25 13:55

最後更新: 2019/03/25 13:56

分享:

分享:

明愛與城大人文社會科學院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去年9至10月訪問674位來自4間小學的小五至小六生,及4間中學的833名中一及中二生,以「兒童自殺潛在可能量表」作評估,按照焦慮鬱結、家庭困境、自殺意念3個類別量度自殺潛在可能,分數範圍為0至30分,得分11分或以上的學童會被列為潛在個案。
 
結果顯示,小學生樣本中,有32%、216名學生被列為潛在個案,潛在個案中有40.7%曾萌生自殺念頭,24.1%曾傷害自己,61.6%及60.6%感悲傷及緊張,逾4成小學生潛在個案經常被父母呼喝及用力打他們。中學生樣本中,有28.8%、240人被列為潛在個案,當中31.6%潛在個案曾有自殺念頭,28.4%曾傷害自己。

育有兩名女兒的張女士指,其大女於2年前升中一後因適應問題變得反叛、常發脾氣,又透露自己感抑鬱,最後透過學校參加計劃進行甄別問卷,經社工跟進後變得比以前開朗。

負責調查的城大人文社會科學院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副教授郭黎玉晶指,小五及小六生或因面對升中壓力,中一及中二生則面對適應轉變,及青春期成長變化,故風險較高,家長若發現子女有失眠或對平時感興趣的事情失去興趣,應格外留神。

城大人文社會科學院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副教授郭黎玉晶(左三)指,家庭狀況及環境轉變,容易讓學童產生情緒困擾。